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為學生示範讀書方法 & 池塘的比喻

在我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閱讀動機與能力普遍相當低落,我相信其病根與「人生沒有目標」是同一個。

今天我和一位學生談到對於人生目標的想法,他告訴我他做許多事都無法持久,連唸一本書也無法堅持下去。沒有方法,不能從閱讀中得到立即的快感,當然無法持續下去,因此我便以剛好帶在手邊的《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展》為例,開始為他講解讀書方法(對高中生來說或許不算是一個好素材,但重點在方法,所以也無所謂)。在引導的過程中,我發現小朋友突然對「杜象出現在第幾頁」、「反傳統的形式主義作品看起來長什麼樣」......等問題開始產生好奇。(怪吧?)

講完之後,我感覺到這名高中生頓時豁然開朗,馬上告訴我這樣的方法可以應用一些在別的地方(舉一反三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反應之一)。諷刺的是,這些基本的道理並不在學校教育的範疇,孩子也提到,長久以來他讀書都只關心考試會考的東西

先前我說了一個比喻:學生時代大家都好像在池塘裡找魚群,然而水中視野有限,大家只能儘量亂逛,企圖記得魚群在池塘中的位置;老師則像是由池塘上方往下看,告訴同學魚群的方向。若是你開始脫離在池中漫游的行列,開始往上爬升以離開水面,希望取得與老師相同的視角,其它同學就會告訴你:笨蛋,魚又不在上面

語畢,小朋友笑了,似乎突然想通了一些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