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這個機會,我將試著把自己這些年來的教學經驗,融合自己在生物醫學方面的素養,以及在演奏傷害方面的特別進修,整合成一個講座,預計將於六月初在中壢高中舉辦。
關於這個話題,我曾在知識+上寫過一篇評論,這裡將原文保存一份,也供大家參閱:
演奏所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微妙的,因為演奏是人類最複雜的一種心智與精細的肢體動作整合的結果,和一般的運動傷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處理上也存在相當的差異。我處理過一些演奏傷害的學生,並且他們在找我之前多半都已經有就醫的經驗,但就我協助過的幾個例子來說,就醫對他們的問題改善非常有限,我想並不是這些醫師的醫術不佳,而是演奏傷害的本質與這些醫師所處理的方向並不相同。因此Medical Problemsof Performing Artists(表演藝術者的醫療問題)在國外是一個專門的領域,也有專門的期刊和國際研討會。
我最常舉的就是鋼琴家陳宏寬的例子,他曾經罹患演奏傷害中最恐怖的一種:focal dystonia(局部肌張力不全症),然而在就醫受挫之後,他放棄求醫,改用自己的體會來自療,結果七年後成功地再度走上演奏舞台,成為歷史上少數罹患此症後以自療的方式重回演奏舞台的職業鋼琴家之一。關於他的這段故事,有興趣可參閱:
http://www.kfsyscc.org/index.php?article_id=18&articleid_page=1
回到正題,演奏傷害和一般的運動傷害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一種需要靠「重新學習」來治療的疾病,這裡提到的重新學習並不是指一般的復健,而是學習健康而符合生理的演奏方式。這也說明了為何一般的醫師無法妥善處理這類的問題,因為醫師所擁有的專業,並不包含如何教導這些患者重新學習演奏-除非他自己同時也是一位教導演奏的人,或是與具有處理相關問題能力的演奏教師共同合作。
因此為何有人的演奏傷害會一再復發?因為一般性的肌肉痠痛或許可以透過休息來舒解,但不健康的彈奏方式卻可能已經透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練習根深蒂固(換句話說,休息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尤其職業演奏家更難倖免,因為他們「被迫」大量長時間練習。要他們重新學習另一套演奏方式幾乎不可能,除非他們受傷而被迫無法繼續演奏下去。因此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演奏家因演奏傷害而斷送演奏生涯的例子並非罕見。
所以對於原發問者所提到的問題,由症狀看來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嚴重性,除了就醫之外,尋找有辦法協助他「重新學習」的老師,更是繼續演奏的關鍵,因為針對演奏傷害的技巧重建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程序,在台灣並非一般的鋼琴老師有辦法處理。若能雙管齊下,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與具備相關知識的鋼琴教師重新訓練,要重拾演奏的樂趣、甚至走回專業的演奏舞台,我想並非不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