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與演出者溝通的信件

Hi Dear 喬惠,以及所有可敬愛的音樂伙伴們,

先感謝喬惠的來信詢問。

週日主要和聖文學姐討論大提琴的部份,
坦白說,關於音樂詮釋的細節,我還真不太會用言辭表達。
特別喬惠的部份,其實容易描述的技術部份已經沒什麼可挑剔的了,
因此有些細節只好等彩排時再和大家一起說。

另外關於梅湘的部份,我的意見簡述如下。

第一樂章的開場十分重要,在天上的儀式部份,
是一個沉靜的開場,不過前兩場的感覺比較動態一點,
我會建議大家再放慢些。鋼琴部份充滿切分的節奏,
然而在梅湘的語言裡面常常不具有切分的意義,
因此建議以和緩的感覺展開。

基本上以上的論述對於世界末日的各樂章幾乎都適用,
尤其是沈靜的樂段。例如:

@第二樂章的Presque lent, impalpable, lointain
@第五樂章
@第七樂章的Reveur, presque lent
@第八樂章

這些樂段,在繪出精美的音樂線條的同時,
建議不要有任何額外「往前走」的跡象,
讓音樂的流逝自己說話,使氣氛不會瞬間溜走。

另一種樂段叫做Robuste(堅固的)。
它雖然與沉靜的段落不同,但同樣需要很穩定的速度。例如:

@第二樂章開頭
@第七樂章B、E、L段

梅湘用Robuste這個字,特別是用在兩個天使的樂章,
我相信有它神學上的意涵,象徵天使宣告上帝的末日信息,
是堅固、不會改變的。而這個信息並不意味著喜樂或憂傷,
因為對於受苦的人來說或許是喜信,因為苦難即將結束,
但對於作惡的人來說卻是恐懼,因為上帝的審判即將來到。
因此音樂上只能以強而有力的表情肯定地敘述,
多餘的漸快漸慢、不一致的速度或音量都是不適當的。

因此在這些Robuste段落中,穿插著一些其它的段落,
我想意義就很明確了。例如第二樂章中的Presque vif, joyeux
是受苦中的人們聽到天使的宣告那種雀躍的感覺,
第七樂章中的Extatique,已經是欣喜若狂的感受。
這些段落除了專注於音的準確度外,我想還可以再注入深刻的表達。

關於梅湘,我還有很多想法,不過這次的演出已快要「不再有時日了」,
日後和大家一起工作,希望我還有機會多和大家交流。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演出訊息:《思念永恆》

In Memory of Eternity - Dedicated to Olivier Messiaen

時間:12 月 24 日(三), 晚上 7 點半
地點: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演出者:李瑄,小提琴;楊喬惠,豎笛;大提琴,劉聖文;鋼琴,湯婉君
曲目:

Introduction - Liturgie de cristal (Olivier Messiaen)
Vocalise pour l'Ange qui annonce la fin du Temps (Olivier Messiaen)
Abîme des oiseaux (Olivier Messiaen)
Intermède (Olivier Messiaen)
Louange à l'Éternité de Jésus (Olivier Messiaen)
Intermezzo - Danse de la fureur, pour les sept trompettes (Olivier Messiaen)

Intermission

Introduction – Lyric Prose, »Auschwitz« (Chang, Chun-yien)
Fouillis d'arcs-en-ciel, pour l'Ange qui annonce la fin du Temps (Olivier Messiaen)
Missa »A Rainbow, In Memory of Eternity« (Chang, Chun-yien; World Premiere)
- Kyrie - Red
- Gloria - Yellow
- Credo - Green
- Sanctus - Blue
Agnus Dei – Purple, Louange à l'Immortalité de Jésus (Olivier Messiaen)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盲點

萍水相逢的人,我願僅僅讚嘆他的優點,
即便我看出他的盲點,也知道它的來由。

但若我愛你,我更想知道,你對自己的盲點了解多少,
正如我瘋狂地尋索自己的盲點,雖然我不一定能幫上什麼。

啊,這或許也是我的盲點......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南投演出札記

時間終結、思念永恆、廿世紀+廿一世紀作曲家音樂,
在南投,居然來了一百多位聽眾。

更稀奇的是,從頭到尾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聆聽,
整場幾乎沒有一點多餘的噪音。

除了今日是梅湘的百歲生日,
一如往常,世界首演的場合,我總是格外緊張。

Kyrie第一聲一出,一股奇異的感覺寵罩著我,
破碎的意念,竟呼喚出如此氣氛。

大提琴家告訴我,她感到下半場格外溫馨,
或許這出自極深痛苦的呼喚,在曲中已羽化飛翔。

演出結束,一行人搭小提琴家的車趕到高鐵車站,
沒有華麗曲目過後的虛空感,我心中只有一種平靜的滿足。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課程記錄:與蕭邦一同歌唱

與蕭邦一同歌唱:古典音樂的人聲美學

在現代許多人與古典音樂的親密接觸是用耳朵,然而接觸古典音樂最佳的途徑卻是透過歌唱。
本課程將以西洋古典音樂迷人的美聲根基,帶領大家透過吟唱來取用此豐富的世界心靈資產。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幾個問題

如何熱烈地專注於美而無怨?
為何阿輝總是令人想念?
如何徹底解決爛桃花?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2008 Lectures & Performances

2008/3/3 - 2008/4/28 (9 wks)
 音樂詩學(I)音樂做為現代詩學的基礎:感動能力的復元與再生

2008/5/3
 文學與音樂心靈之旅 / 夜之心靈交響 - 音樂人聲詩學 (新莊客旅)

2008/7/12
 音樂詩學 (爾雅書房)

2008/7/27
 「詩與宗教的和諧」詩歌發表與即興演奏 (表演36房)

2008/8/11 - 2008/10/6 (9 wks)
 音樂詩學(II)音樂詩學做為感官、表達與純粹音樂層面的融合:靈性層面的浮現

2008/11/1 - 2009/1/10 (9 wks)
 音樂詩學(III)由詩學的戲劇張力傳統談論西方音樂的基礎:兼論生活中的戲劇創造

2008/11/14
 聖樂與浪漫歌曲之夜-李秀芬獨唱會:聯篇歌曲《回憶》 (懷恩堂)

2008/12/24
 玩家部落年終音樂會:思念永恆-與梅湘對話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思念永恆》構想定案

在與貝多芬交談後
我在梅湘的時間終了前
插入一道五色彩虹

1. 紅色Kyrie
2. 黃色Gloria
3. 綠色Credo
4. 藍色Sanctus
5. 紫色Agnus Dei

筆記 - 自我提示

把工作和工作前的預備分開
掌握世界前, 你得先打開手掌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創見集》狂想

「沒有音樂的生命無法想像,沒有生命的音樂流於學究氣。
 所以說, 我與音樂的接觸是一種全面的擁抱。」(L. Bernstein)

(摘自Findings-Fifty Years of Meditations of Music中譯版封面)

//
狂想一
看來許多生命確實是無法想像。

狂想二
那些有生命的音樂竟是靠無生命的學究得以流傳?

狂想三
如果音樂無形無體、無色無味,那麼你究竟擁抱了誰?

狂想四
Meditation. 技能之一,主要的效果在於促進Mana的再生;然而帶有金屬的護甲會使得此種技能無法產生作用。

與學生的對話

「好不容易以為找到了尋找已久的真理, 信仰
 卻是如此脆弱

「真理信仰若不能在平凡生活中實踐
 當然就脆弱
 因為你不能脫離你的生活」

孩子, 你可知這是我花多少年日得來的體會?

反過來想, 下一個創作的人生階段,
我又該如何將所想望的實踐在生活中?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雜記

感謝上蒼
原來我們需要的不是英雄
而是一面照妖鏡

如今
我求它能再擦亮點
把這時代的混世妖魔全照出來

在妖魔盡出前
請將英雄隱藏在世界背後
沒有人找得到他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符文工具

Spined
Normal 4-part: Cloth 20, Leather 20, Spined 10/15

Horned
Exceptional 4-part: Barbed 20
Normal 5-part: Barbed 20
Exceptional 5-part: Spined 20, Horned 10/15
Normal 6-part: Spined 20, Horned 10/15
Exceptional 6-part: Leather 10/15

Barbed
Exceptional 5-part: Barbed 20
Normal 6-part: Barbed 20Exceptional 6-part: Spined 20, Horned 10/15/20, Barbed 10/15/20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雜記

帶著愛
一張卡片就把我的心收買

FFFT...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美力學

啊 原來
取消比調整顯得更不為難

人性在華麗的言辭中泯滅
果然是這世代必須面對的最大課題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第一行遺囑

由於你的努力,以及自願接下指揮第二號清唱劇再次演出的重任,使得你的地位得以正式確立。過去曾經先後有一些追求此地位的人,都因種種世俗的因素而落敗。如今我將以生命中的第一行遺囑來確認你的地位。

關於第二號清唱劇《晦朔春秋》的手稿

若是你成功地完成此次演出,就表示你將在我有生之年,順利地承接我在第二號清唱劇中的種種構想以及詮釋的細節,包括一些我從未與任何人談論過的部份。因此在我身後,第二號清唱劇手稿的所有權、以及任何得以證明與計劃第二號清唱劇直接相關的手稿與文件的所有權,將完全屬於你所有。

附帶一提,第二號清唱劇原本有另一位隱藏的題贈者,若是在我有生之年對此沒有進一步的確認,那麼這位隱藏的題贈者將永遠不會被承認,換言之,就是自題贈的名單中被刪除,而你將成為唯一的題贈者。然而即使這位隱藏的題贈者被確認,他將獲得的除了意義上的題贈外,還包括承接鋼琴部份的演奏詮釋相關細節,因此並不會影響上述手稿所有權的轉移。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後期鐵匠練法

準備一個Salvage Bag
20個Tongs
數萬個Ingots

放1200個Ingots進Salvage Bag
在地上以350一堆將Ingots疊起
交替製作Platemail Legs與Platemail Arms
(這樣可以保持總重不會過重)
當Ingots用光時
使用Salvage Bag將所有成品回收
再將回收後的Ingots放回Salvage Bag
接著從地上拿起一堆400塊的Ingots放進Salvage Bag
繼續上述製作工作

最後0.2可以將Platemail Arms改成Platemail Tunics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未完成的樂章

那是我唯一能留給你的

努力試過 但終究沒有支持我完成的力量
寫下手稿上僅存的最後一行時 竟如此艱辛

然而它在我腦海中早已完成 --

在孤獨中 我的靈魂乘著從未聽見的笛聲
自由翱翔於無風無雨的雲端 在晴空中歡笑著

或許在未來
或許是在永恆裡

抑或許
它將永遠是個謎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一段「新人道」的對話

【一位會友來信】

最近這一兩個星期大災難不斷… 先是緬甸發生風災,又是中國四川發生大地震,
死傷慘重。有研究過上古文明亞特蘭提斯與穆大陸的書籍指出,由於人們負面思想
念相能量過度集中,導致地球的行星意識產生反作用造成地牛翻身的板塊運動,
而古文明也就此滅寂了。

在此台灣社會與國際各國皆採取實際行動關注的時刻,新「人道」協會的人不會
只有辦一些歌唱作畫的文藝活動吧?好像跟不太上國際脈動以及社會大眾對「人道」關懷的期待。

當地球那一端的人們在受苦受難時,新人道協會的人不會只有保持沈默 —
看看電視新聞、報紙、教教書而已吧!!??


【我的回覆】

是的, 親愛的
我們暫時不會有任何動作

因為我們都還是孩子
連拿起刀子都顯得危險的孩子
特別是一把名為新人道的刀子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微軟與雅虎合併案破裂

原先一直以為這不可能的合併居然也發生了
許久沒有看新聞的我
今天突然亂按一通
沒想到就看到這則新聞

這兩個公司的企業文化
都還停留在Web 1.5以前的時代
僅管嘗試著提供類似2.0的服務
但其自我中心的精神依舊沒有改變
因此此樁合併會破局
應該也是意料中的事吧

啊 這令我聯想起一堆研究Web 2.0的人

遙寄《青春之歌》的回聲

我永遠會記得
青春之歌裡寫的
那可以盡情裸身 歌唱和跳舞的地方
那也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今夜 當你寫下這段話時
我知道 那首埋藏於此的青春之歌
早已深深烙印在你的心中

啊 我何等有幸 在今生今世
所留下的痕跡 有你為我珍藏
如今 我幾乎可以快慰地離開人世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七首前奏曲

我在第二號清唱劇中
悄悄地埋入七首前奏曲

I. 充滿回憶與鐘聲的山谷
當我與你一同墜入未知中 你也曾聽見 也一定記得
那曾經有如谷間鐘聲的噩耗 並沒有輕易放過我們

II. 在四面楚歌之中拚命掙扎的你
那一切 對於一顆稚嫩的心靈 是太沉重了
於是 將最後的盼望 寄托在音樂之中

III. 我曾深刻地安慰著你
我張開手 將未來的榮美向你揭示
然後 靜靜地 等待命定的擄掠者到來 將你帶走

IV. 在異鄉
呼吸著異鄉空氣的你 一定覺得一切都很新鮮
努力拚湊著你所能接觸到的每一刻 練習遺忘 練習徒勞

V. 時間的裂縫
當渴望逐漸升高 無情的時間也將有情地裂開
使疲憊的心靈 能躲在縫中休息 暫時不再害怕驚擾

VI. 回憶的影像是充滿鏡面的廳堂
張開眼 慌亂地推開一扇又一扇的鏡門 驚覺
眼見只會欺騙己心 但鐘聲樂聲能穿越鏡門指引著你

VII. 一道謎題
我將最後的等待 拆解 用靜默拉開心靈的幽谷
在其間灌滿歌聲 讓未來成為一道謎題 等待著你來解開

孩子 我悄悄將鑰匙埋在這裡
或許有一天 不再只是等著巧遇
或許會是你 將使它們與你一起重現
帶你飛入歷史的星空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當我默默地, 將你推出門外

或許你不會發覺

我們若該見面 我不會刻意回絕
我們若該交談 我也不會冷談地對待
當我見到你時 仍會微笑地歡迎你
當你向我要一斗米 我仍會給你一擔

我會沉默, 沉默地歡笑
沉默地憂傷, 總之
沉默地使你無法察覺

或許是因為
當我將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向你展現時
你也同樣默然
或是在你眼裡, 這些對你的吸引力
還不如一隻斜眼看你的貓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閱讀Pavel Haas

因為沒帶鑰匙,坐在漫畫王裡閱讀和上網,突然想起那三個死於集中營的作曲家。因為老媽已經快到了,時間不多,我只看了一眼Pavel Haa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vel_Haas

令我深深感動的是,在集中營裡他還不斷在創作,那是一種存有的榮耀!甚至與其它的音樂家們有著音樂的演出:孩童們唱著Krása的歌劇作品、Haas在演出他的弦樂作品後向觀眾致敬;然而令人痛苦的是,沒多久作曲家和孩子們就隨著一萬八千人一起被納粹送到另一個集中營,並在毒氣室中被殺害。

我想找出當年紅十字會進到集中營去拍攝的紀錄片Theresienstadt,希望能找到。不過我得先離開了......離開前在YouTube上找到這個:

http://youtube.com/watch?v=OlIMAJF3kic

還沒辦法仔細看完,找出是否包含孩童們歌唱的情景。另一個吸引我注意的巧合是,這篇介紹Pavel Haas的文字,只有兩個文獻,其中一本:Ross, A. (2007) The Rest is Noise: Listening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剛好是我最近購入的書目之一!

先記錄到這裡。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關於Auschwitz集中營

網路上有一份曾被囚禁/殺害的名單,生還者也不少;我特別注意到其中有幾位是作曲家:

Pavel Haas, Czech composer, died October 17, 1944
Hans Krása, Czech composer, murdered 17 October 1944, age 44.
Viktor Ullmann, Austrian Composer active in Prague, murdered 18 October 1944, age 46.

沒有一個活著走出集中營。或許,作曲家的命運就是如此吧?

課堂上的提問與後續

「面對如此的偉大,一個人只能彎下他的膝蓋,跪下默默的禱告。」
(據說是魏本1902到Bayreuth聆聽華格納的Parsifal後所說的話)

1903年魏本聽了貝多芬的第九,當時他認為那是他一生最神聖的時刻。

是否曾有樂曲不斷盤旋在腦海的經驗?或是如魏本聆聽貝多芬第九,是否也曾有那樣「神聖」的時刻?

在寫這篇文字之時,我的腦海中盤旋的是Puccini的歌劇La bohème中的片段,特別是Rodolfo的深情詠嘆。

而關於神聖的時刻,我想到的是第一次現場聽完全本華格納《指環》之時,Wotan的激情呼喊:

O heilige Schmach!
O schmählicher Harm!
Götternot!
Götternot!
Endloser Grimm!
Ewiger Gram!
Der Traurigste bin ich von allen!

這些象徵什麼呢?兩段完全不同情緒的音樂,來自完全不同的身份與角色(甚至是虛構的),語文也不相同,這真是道難解的謎題......

它們能牽引出我創作的感動嗎?或是解開這道謎,即解開(或有助於解開)創作的枷鎖?

或是有可能使我終於知道,我不能再創作?

魏本生於華格納過世的那一年。或是我必須從巴赫的音樂中尋找感動?

我曾經想在貝多芬-馬勒的關聯中尋找線索。當我在馬勒第九中試圖尋找蛛絲馬跡時,遇到極大的困惑......

抑或是,馬勒與我都同感困惑,因此他預備了《大地之歌》遙遙地暗示著他靈魂的方向?

面對這一連串追問,我想起Berio的話:

"... my desire to express my doubt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offering today a unified vision of musical thought and practice, and of mapping out a homogeneous and linear view of recent musical developments. I am not even sure that we can find a guiding thread through the intricate musical maze of the last few decades, nor do I intend to attempt a taxonomy, or seek to define the innumerable ways of coming to grips with the music we carry with us."

這種困惑與我不謀而合。然而從他一系列的Sequenza看來,他是否在這種doubts之下,已然創造了屬於自己的guiding thread? 在1993-94他給出這篇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之時,已經寫下了至少一大半(第一至第十一號)的Sequenzas了。

我是否也已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線索?Lyric Proses? Cantatas? Songs? 我其實不是那麼確定。

然而在過去,許多使聽者感動的時刻,似乎都是歌樂;至於器樂,我能想到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Lyric Prose No.2 ("Auschwitz")首演的時候。

曾經想創造系列線索的企圖,似乎都為了某些因素而中斷:小學時代的《星》組曲、鋼琴奏鳴曲;中學時代的中提琴系列作品、《想飛》鋼琴五重奏;大學時代的戲劇音樂《假面的告白》、弦樂四重奏、安魂曲;畢業之後的音樂劇《網路情迷》與《蒙娜麗莎》(網路三部曲)、小提琴抒情詩、清唱劇、原住民語歌謠......甚至還包括一首交響詩。然而每一次嘗試,對我來說,都是一新世界的開展。

如今為了再次集結一場展演及一篇論文,我又要再次凝聚力量。這次,我是否能再度開展新的世界?是否能展翅翱翔?(我居然忘了翱翔怎麼寫)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樂訊]「詩與宗教的和諧」音樂會

詩作集成

「詩與宗教的和諧」音樂會

時間:2008年7月20日(日) 14:30-16:30
地點:「表演36房」五樓小劇場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2段156號3樓 節目

內容:張俊彥創作曲 + 賴賢宗詩樂曲(詩 /賴賢宗、曲 /郭淑玲)
(賴賢宗詩作:拉納廣場、月蝕、詢問、夢中、折射、透視、氣韻、夜戲、黎明之前、悄然生姿、讓我們、自然教室)

曲目(暫定):

- 上半場 -
《拉納廣場》《月蝕》《詢問》
聯篇歌曲:《戰爭詩篇》三首
《夢中》《折射》


- 下半場 -
《透視》《氣蘊》《夜戲》《黎明之前》
《悄然生姿》《讓我們》《自然教室》

藝術作品存在的目的

鳥兒存在的目的

對太陽來說 鳥兒羽毛奇幻的層次感
反映出他光芒的豐富內涵

對風來說 鳥兒的流線與飛翔
彰顯了他看不見的奇妙流動與存在

對樹來說 鳥兒的玩耍與築巢
襯托他沉默卻又強壯地蘊孕著生命

對人類來說 鳥兒展翅雲端一囀
牽引出對肉體自由與靈魂昇華的神往

因此 愚者問你 鳥兒為何存在
偽善者想回答你 鳥兒為誰存在

而你只須像隻鳥兒 遠遠地歌唱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一齣未完成的音樂劇

曾經有位朋友背著我說,我的音樂劇做不起來。

這幾年我一直反覆思考她的話,我暗暗地下了一個決定。

我想,為了在她有生之年成全她說的話,
我悄悄地停止了所有與音樂劇有關的活動,
等到有一天,她離開了人世間,
我再來把這齣劇寫完吧!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沉思

正在星巴克打盹。

我想用這個書寫裝置自我探索一番。

為什麼打盹呢?我想我真的累了。

但是,真正累的原因,是累的原因竟然不能言說。

我想,是時候了,我該展開一段全新的旅程,一段真實自我追尋的旅程。

我需要一股勇氣。

想著:上天正等著祝福我呢!固然是種加添心力的辦法,但我需要更多徵兆,或說是:神蹟。

現在是週日晚上八時多,我一邊書寫著,一邊不知在等待些什麼…千百種意念圍繞著我的思緒。

後天金老師的大班課要發表一個尚未寫出的曲子,這令我有些焦慮,我發現我似乎只能寫那種一口氣寫完的作品,換句話說,我好像已經被囚禁在短暫的當下時空中了…

我還熱愛著永恆嗎?

是否眼前的一切已然將我囚禁?

若是如此,那麼失去雙眼,將會是一種救贖嗎?

或者,那形同一種毀滅?

神祕而靜謐的永恆啊!你願意再次向我顯現嗎?我相信你的奇魅勝過任何眼前的事物…

然而,你豈不是透過每一個當下向我們顯現嗎?難道你將透過未知的將來向我們顯現嗎?

我突然想到信心這兩個字。

若永恆能透過未來向我們說話,那豈不就是在信心裡嗎?

關於我在待辦事項中寫下的每一個字,我真的有信心可以(去)完成它們嗎?

那麼,信心又是什麼呢?

Wikipedia上有一段如下的描述:

Faith is a profound belief or trust in a particular truth, or in a doctrine that expresses such a truth. Formal usage of the word "faith" is largely reserved for concepts of religion, where it almost universally refers to a trusting belief in a transcendent reality (therefore spirituality and spiritual immortality), or else in a Supreme Being and their role as a guide for people moving into an experience of such reality.

是不是要有信心,泰半得透過一種宗教信仰才辦到?

然而在文章的一開頭,它提到 "a particular truth",這個字眼著實引起我的注意。

我相信些什麼呢?它又基於什麼事實呢?我有音樂天份?這足以使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嗎?

每天醒來,我彷彿重新追尋著一切;許多昨日、前日的意念不復存在;我的智慧已然停止累積了嗎?

此時大提琴的聲音響起。突然原先預計的小奏鳴曲第二主題,我想把它提到中景去。

「感動是如何消逝的呢?」在背景的深淵和中景的回憶中,這個問題又浮現腦海。

這裡的樂聲使我的音樂思考只能片片斷斷的,我想起李老師的話「在夾縫中求生存」,我想不只是在永恆的呼喚和現實的困窘之間、在吵雜的聲響和樂曲意念延伸的慾望…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感動的消逝」 - 小紙片之一

參與

一個好像網頁的畫面

所有與會者用一種統計的方式
決定畫面的操作

現場的演奏家在指揮的提示下
演奏出相對應的音樂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傳奇男高音生命臨終前的呼喊

"He burst into song on his deathbed, calling repeatedly on Wagner’s name." (Grove Music Online, under "Schnorr von Carolsfeld, Ludwig" [Opera])

這是一位傳奇男高音Schnorr von Carolsfeld的臨終景像,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可能有人會好奇,究竟Wagner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使人如此為之傾倒?然而我更關切的是,那是什麼樣的一個年代,人們對於藝術的感受力如此強烈,以致於願意為它傾注所有的生命,甚至到臨終之時也不能停止?

我,身為一位創作者,是否也被這樣的感動力所充滿,甚至滿溢至我的所言所行、所有創作、甚至湧流至世世代代?

在即將面對凝聚一場全場個人作品發表會之前,我再次思索者這個主題;而Schnorr von Carolsfeld的事跡,著實感動了我。

Charles Ives的啟示

"Businessman by day and composer by night, Ives's vast output has gradually brought him recognition as the most original and significant American composer of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取自G. Schirmer網站之Charles Ives)

這學期我又返回金老師的作曲大班課和學弟妹一起交流,很意外地,金老師的第一個題目竟然是Ives。因為在過去的經驗中,只要提到Charles Ives,大概都會和「非專業的」這樣的形容詞相連。

上面這句話是從金老師整理的講義上看到的,後來在G. Schirmer的網站上看到原文出處。在我的學生中,想往專業音樂系所發展的非科班生不少,相信Charles Ives的例子,特別是他對於音樂史的影響力,具有相當大的啟發性。

在我的印象中,Charles Ives是保險業發展中有名的人物之一,可以想見他白天的工作應該相當忙碌。若要利用晚上來從事創作,以Ives的創作量,必定是持之以恆地在創作,才能累積出對音樂史產生足夠影響力的作品量。

然而「持之以恆」的動力從何而來?以我目前的理解,對於超越價值的追求是重要的源頭,因此很多這樣的人都具有某種真誠的宗教信仰。如果說我有一種宗教信仰,那必然是對「詩意與返魅」(Poetics and Re-enchantment)的信仰......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孤獨 是無上的恩澤

生命能有多少能量
消耗在自以為美的諸多紛擾中呢

當我轉念
發覺孤獨對於創作者來說
是無上的恩澤
特別是在現代
特別是在東方

當人的言語令我恐懼
如同受驚嚇的鳥兒
當人的善意令我戰慄
其實她別有所求
當人自詡一切
卻連最小的情緒都無法超脫

我呼喚著
陪伴著古聖先賢的孤獨
一切深邃與永恆的根基
如甜蜜的氣息將我環繞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擁有

我家的狗兒 就愛追著母親的腳跟
母親走到哪兒 牠就跟到哪兒
一副惹人憐愛的模樣

牠擁有些什麼呢

一隻寵物狗能擁有些什麼
是主人為牠預備的飼料 衣裳
還是天冷時牠可以鑽進去取暖的被窩
不 牠好像什麼也沒有

但牠擁有主人 就擁有了一切

我思索世人
多有汲汲營營 算計著已經擁有了多少
還能再擁有些什麼
甚至為了失去些什麼而傷心
為了可能失去些什麼而擔憂

我轉念 思索
在這必朽的人生 我能擁有些什麼
於是我再次呼喊
萬物之源 意義之根 神祕之泉
擁有了你 就擁有了一切

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搬家也搬心

又有題材可以在這裡記錄了。這次是因為搬家,所以又有許多「文物」出土了。

物件一、風城愛樂綜藝團2003第一季出菜(2002/10/17)

尋找音樂學習的桃花園-音樂資優班面面觀(謝)
幻想、奇想、狂想-莫、孟、蕭的幻想世界(謝、張)
巴洛克的小宇宙-巴哈創意曲(謝、張)
別怕荳芽菜-五線譜入門(張)

物件二、「音樂欣賞」講座工作表(年代不詳,由內容看來應為大學時代的筆記)

(a) 計六次,每次約九十分鐘
內容流程:●Background (與音樂發展相關) ●作曲家或風格 ●音樂
工作流程:1.收集背景資料 2.整理作曲家/風格及曲目一覽 3.勾選實際安排曲目及該講流程(曲目順序) 4.收集曲目並瀏覽之 5.講座後建檔

(b) 1.背景/作曲家/風格資料 ●Stolba音樂史(社會/政治...等背景) ●Lib.: Grove (作曲家生平及作品年表) ●Milo: An Outlin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風格Outline)-東海Lib.
2.音樂 ●Stolba & 現有 ●CD行(經典: 羅斯福、辛亥交口)

(c) 零、導火線:收集時代大綱 (P期,台中Lib.) <1.>
壹、訂定時代軸線 (風格、國家、作曲家...) (O期Tpi)<有可能多軸!>並確定各場次時間地點。
(考慮因素:時間、場地-黑/白板、CD播放器材、投影機(錄音))
貳、劃定軸線之各主題,並收集其下之資料(風格描述及代表人物年表、作品錄......等,依場次優先)
參、產生欣賞曲目順位並蒐集之。並可收集譜、曲目介紹之文件。
肆、瀏覽曲目並產生講義、投影片、講章流程(流程建構元:主題,稿段次or卡片,投影片,講義,唱片及軌數等。記得算時間!)
伍、準備工作:記錄用Tape、Invitation、印講義、場地、硬體之再確認、簽名簿
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