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趣事一樁:和我同歲數的作品?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動畫作品 "Cubic Tragedy",內容幽了畢卡索的作品一默,把立體派的女子肖像以充滿想像力的手法形容成一位數位世界中的女子自我整容失敗的結果。不過結尾引用畢卡索畫作之時,把該作品Weeping Woman的創作年代誤植了。我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寫了一封信給動畫作者。以下是作者的回覆:

Thank you. You are the second one to notice our mistake. The first one was a professor in England.

看了信之後覺得很好玩,我雖不是第一個指出來的人,但第一個是一位英國教授。能和這位教授並列還真是榮幸啊!在此記上一筆。

4/6 扶輪社演出曲目

又到了演出的季節。本次為扶輪社亞太區國際年會推出全套歌劇曲目,大部份由我擔任鋼琴伴奏(除了我演唱的那一首之外,猜猜看是哪一首):

"Bei Männern, welche Liebe fühlen" from Die Zauberflöte (W. A. Mozart)
〈對人有情的男人〉選自莫札特《魔笛》

"Quando men vo" from La Bohème (G. Puccini)
〈當我走在街上〉選自浦契尼《波希米亞人》

"O du mein holder Abendstern" from Tannhäuser (R. Wagner)
〈晚星之歌〉選自華格納《唐懷瑟》

"Un bel di, vedremo " from Madama Butterfly (G. Puccini)
〈美好的一日〉選自浦契尼《蝴蝶夫人》

"La Donna mabile" from Rigoletto (G. Verdi)
〈善變的女人〉選自威爾第《弄臣》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Don Giovanni (W. A. Mozart)
〈讓我們手牽手〉選自莫札特《喬望尼先生》

"La vendetta" from Le Nozze di Figaro (W. A. Mozart)
〈復仇〉選自莫札特《費加洛婚禮》

"Libiam, ne' lieti calici" from La traviata (G. Verdi)
〈飲酒歌〉選自威爾第《茶花女》

歌劇讓聆聽者的心敞開,劇中人的愛恨情仇,透過優美的歌聲亦使人動容,也使得每次歌劇選粹的演出都成為十分愉快的經驗。

Pieta暑期音樂營主題曲 & 實習演奏課

今天一位同事鄭老師前來參與我的實習演奏課,我們順便分配了一下《展覽會之畫》:

○ Promenade; The Gnome
● Promenade; The Old Castle
● Promenade; Tuilleries; Bydlo
○ Promenade; Ballet of Unhatched Chickens; Samuel Goldenberg and Schmuyle
● Promenade; The Market Place at Limoges
○ Sepulcrum Romanum Catacombs; Con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 Hut of the Baba-Yaga; The Great Gate of Kiev

(○我/●鄭老師)

《展覽會之畫》是我們為今年Pieta暑期音樂營所選定的主題曲,整套作品的音樂表情相當豐富,鄭老師和我屆時將擔任現場演奏,希望我們能把它詮釋得夠生動,讓小朋友們能有一次令人難忘的音樂饗宴。

實習演奏課中,鄭老師對我的學生們有一段真誠的鼓勵;課後又和鄭老師交談,聽到一位真誠的老師,述說著自己在這樣扭曲的音樂教育環境中的感受。我心中想著,若是這些努力又可愛的藝術教師們能對自己的社區或城市發揮更大的正面影響力,那該有多好!

今年6/1與6/29我將與半畝塘合作,將實習演奏課擴大為公開的演奏教學及音樂藝術講座,並指定我Studio中的一位大學生講解自己當天預備彈奏的曲目,一方面希望為學生們營造更好的演奏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發揮身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所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力。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亞歷山大技巧

這幾天正在閱讀關於亞歷山大技巧的書,我有驚人的發現。

剛開始是在睡前,試著讓身體完全放鬆,尤其是整個脊椎和肩頸。沒有多久,我突然發現背部開始熱起來,接下開始擴展到全身(我現在整個咽喉都還熱熱的),呼吸變得較深,嗅覺好像變得比較靈敏;接著突然感到一陣暈眩,這著實令我嚇一大跳!以前除非有特別的原因,否則我從來沒有躺在床上時突然暈眩的情形,後來更可怕,一翻身或稍稍坐起來就會感到極度暈眩,好像血液在身體裡突然可以流來流去,只要一變姿勢就會產生變化一般。我試著帶媽媽做做看,沒多久她開始感覺到手掌麻麻的,接著是大腿,並擴展到腳趾,看來效果也不錯。

今天早上起床前,我回想到亞歷山大當初是為了解決在舞台上因身體緊張而導致的聲音沙啞,我便試著練習發聲,那又是另一種奇妙的感覺!不僅我的聲帶完全沒有負擔,連低音域也突然變寬了,雖然在完全放鬆時很難然音域連貫,但唱起來相當輕鬆。原來真正的放鬆能帶來這麼大的不同,我想說不定在自己的聲音使用上,還可以有另一番探索呢!

人的身體真是精巧而微妙!這種體會著實令人感到喜悅!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外文新書一批

這批書已經到一陣子了,補貼一篇。

  • Nietzsche and Music (Pellauer, David)
  先前介紹馬勒的交響曲時讀到尼采的文字,很想一探他的音樂世界。

  •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A Complete Course in How to Hold and Use Your Body for Maximum Energy (Gary, John)
  • The Use of the Self (Alexander,F. M.)
  • How to Learn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A Manual for Students (Conable, Barbara)
  這三本書都和亞歷山大技巧有關,其中第二本是亞歷山大本人的著作。先前因為看到一些相關的介紹,和我的技巧教學有許多相通之處,初步閱讀後發現很有幫助。

  • The Well-Educated Mind: A Guid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You Never Had (Bauer, S. Wise)
  • Increas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with the Trivium of Classical Educatio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ecline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Resurgence in Recent Decades (Hart, Randall D.)
  這兩本書與古老的Liberal Arts有關,尤其第二本的書名,正好點出我的想法。

  • The Knowledge Evolution: Expan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Allee, Verna)
  這本書和知識管理有關,其實我這類的書已經不少,但這本書特別之處在於從Meaning, Culture等人文角度切入,甚至有一張圖和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有些神似。

  • Art Is a Way of Knowing (Allen, Pat)
  • Innovation and Visualization: Trajectories, Strategies, and Myths (Ione, Amy)

  這兩本書皆涉及藝術之於覺知與創新的關係,對於相關課程的開發我想應有助益。

[筆記]近期演講/演出訊息及新開課程

近期演講/演出訊息
2007.3.27 (一) EMFA先修班台北說明會 - From Liberal Arts to Fine Arts (禪之藝)
2007.3.28 (二) 近代性靈簡史 (禪之藝)
2007.4.03 (二) 教師情緒管理:淺談古典音樂欣賞 (苗栗高商)
2007.4.06 (五) 扶輪社年會Latte Ensemble演出

新開課程
2007.4.14起共三週 (六) EMFA先修班台北區第二期

「近代性靈簡史」這個題目雖不是第一次講,但今日在「禪之藝」演講時,覺得全身充滿一股奇異的力量,是很特別的一次經驗。(圖: 參與3/28講次的伙伴們,攝於禪之藝)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和學生聊到「專案管理」

專案(project)具開創性,為有系統地捨棄舊的昨天、瞻望新的明天之活動,迫使吾人思考未來,發展新事物、謀求改進,為促進社會進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準之原動力。(王慶富:《專案管理》 )

王博士的這本專案管理,可說是我接觸這個領域的入門書籍,今天因為和學生聊到這個領域,我又把它拿出來重溫了一下,對這句開場白有種特別的感覺。

在接觸專案管理的過程,多半看到方法層次的描述,無論是草擬規劃、組織人事、執行控制、評估考核等等,偏偏我的眼睛常會看見目標背後的動機、以及動機背後的「異象」(Vision,有人稱之為「願景」,但我不確定一般人使用這個字是否吻合它的原意,它原本是一個宗教用語)。如果Vision算是它的左括號,那麼右括號又是什麼呢?只是一個成果報告嗎?或者也必須動用一個「宗教用語」才能描述?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手札/曠野學

摘自與漢民MSN對話

尋找人生的曠野
並知曉退入曠野的時機與節奏

用繁華堆滿我們的人生
可以形容成一種魔鬼的詭計
唯有真實的曠野能躲避它

然而曠野並非消極的逃避
它往往是天啟之泉

獨一無二的週末與神祕的訊息

三個完全不同的單位的演講活動,整合在一個獨一無二的週末。

 週五/台大醫院院長暨一級主管執行力成長營:音樂藝術與心靈探索
 週六/希望園區武林大會:夜之心靈交響
 週日/中華民國新人道協會第一屆會員入門課程:新人道精神

靜下心來,突然感到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時刻;並非因為演講的密集(這樣的生活在我有限的人生中並非罕見),而是因為我從其中讀到了神祕的訊息,彷彿來自天上的密碼,特別是在這個獨特的時刻,甚至是在我打字的時候,這個神祕的封包還在一層一層解密當中。

昨天睡前,我翻開了一本剛寄到的小書:Inspirations - Meditations from the Artist's Way,才剛翻了幾頁,不知為何突然感到一陣神奇的目炫(我想是其中關於Creativity的沉思帶我回到起初那個難以言喻的心靈祕境);午後Latte Ensemble的聚集中,「藝術就是我的信仰」這句話脫口而出,頓時又有一股神奇的感覺閃過(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這句話對的深刻意義吧?);此時此刻,神祕封包中的鑰匙又打開了一道通往更深處的祕門......一切彷彿都有奇妙的安排。

「夜之深奧,比白日所聞更為深奧」在午夜時刻,我想起白天剛在「愛樂友友社」課程中播放給學員欣賞的、也是在午夜時分所錄下的Shylock改編版,我突然完全明白了,那股愛的力量,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只是「把巧克力藏起來,等孩子們都睡了才拿出來」(取自某媽媽分享)。此時此刻,我完全陶醉在這股神奇的力量當中。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昔日的廢墟,已不復記憶

這張在廢墟圖,是在多年以前拍攝的,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蓋了大型購物中心,燦爛的燈火讓人幾乎無法想起這個地方原來的樣子。

想當年,這塊地方曾是惡名昭彰的污染源,員工生病、地下水污濁,荒廢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我起意照下這張照片時,心中想著:或許這樣震撼的廢墟景像,再過不久就會消失了,果然沒多久就開始整理,只可惜我沒把整理的過程也一一拍下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接觸各式各樣的學生,有些學生我剛接手的時候,著實令我大感頭痛;然而經歷了與他們一同成長的過程之後,看著他們蛻變成全新的樣子,幾乎很難再想起那些頭痛的時刻。然而今天翻出這張照片,突然有一種極深的感觸,若我們忘了過去的教訓,只因自己的蛻變而志得意滿,或許荒廢的命運仍將再一次臨到我們;希望過去生命的歷程,正如這段廢墟的記憶,不斷給予我們提醒與啟發。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知識+趣事一樁

前幾天在知識+上回答了一篇眼熟的樂理問題,果不其然,今天就出現在我學生的作業本上。有趣的是,我學生做這種事通常都逃不過我的手掌心。

知識+被利用來寫作業,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我的學生也說,班上同學們都是這樣上網要作業。

因此這裡轉貼一段我曾在知識+上寫過的文字,做為這件事的註腳:

寫作業是為自己而寫,不是為了老師或父母。我不希望學生是因為老師生氣或處罰重而勉強生出一篇亂抄的作業,因此我會把做這件事的代價清楚地告訴他們。如果在已經教他們如何釣魚的前提下,學生還是寧願放棄做作業過程得到的成長、搜尋資料中所發現的驚喜、與完成作業所得到的高分與成就感,還找他人代寫來欺騙師長,使自己的靈魂蒙受玷污......這樣的選擇是否划算?聰明的學生心中應該很清楚。

太嚴肅了一點,是吧?不過我想在網路成為主流價值觀的今日,或許大聲將這樣的話語說出來,才能使其中的少數有所覺悟,不是嗎? 

2007年3月17日 星期六

Pieta暑期音樂營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週二與王主任、以及社工師見面,暑期的Pieta音樂營籌備正式展開。

從去年前去拜會王主任、正式提出計劃之後,經過漫長的數月等待,終於展開籌備;在與他們交談之後,更了解這些社福機構與公部門合作的模式,頓時覺得要公家單位出錢照顧這些孩子們,真是好辛苦。一般的家庭一定無法想像,出錢讓孩子參加國內的夏令營活動會是這樣複雜的事,不禁讓我對Pieta一語的涵意產生更進一步的認知。許多城市都把對孤兒的安置與教養視為公部門的責任,甚至讓他們受最好的教育,無怪乎聖經中亦提到對孤兒寡婦的照顧,是一個地方蒙福的先決條件之一。

技術上,從五月開始每個月至少得開一次籌備會;而現在我得繼續進行大會影片的拍攝、課程設計的前置作業等,並開始音樂教師的邀請、參訪單位的聯繫、義工訓練的規劃、學員評估表的設計......最重要的,為這些即將參加的孩子們祈禱,願他們每一個都成為世界的祝福。(圖:與慈愛的王主任合影)

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EMFA第一次實務社群記實

林芳吟總經理的創業經驗,相信給了在場許多EMFA的伙伴們不少啟發。(圖:我的筆記)
令我很興奮的一點是:她的背景是中文,研究所則是藝術史,相當吻合我對EMFA課程的設計:前者屬於Liberal Arts的範疇,給我們所有需要的思維與溝通能力;後者則是課程架構中的重要支柱-藝術史,只不過我們以更全腦的聽覺訓練取代視覺訓練,希望帶出更不同的威力;並且從林總身上,著實可以感受到藝術人文涵養對她的創業有極大的啟發,甚至給了她必須的勇氣。
我想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創業,林姐強調的重點大致有:
  1. 不必等到萬事具備才開始,特別是金錢方面
  2. 使用不同媒材找到差異化,進而找到創業藍海
  3. 它是一件原本就喜歡的事
  4. 尋找改變、觸發點
  5. 浪漫的想法:大不了回到原點
  6. 觀察市場,認與傳統大出版社競爭並無勝算
  7. 將行動意義化,除了說服自己,也可以說服家人
  8. 價值觀的驅使:回饋社會(來自良好的家庭教育)
這些分享對於想跨足文化創意產業、甚至正要創業的朋友們,都是很寶貴的經驗談。雖然「創業」二字對我來說不算陌生,但我更沉醉於歷史更久遠的大師工作室(例如達文西)的概念,工作室雖然是個工作的地方,但也是涵養靈魂與創作能量的地方,我想應該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空間,使得任何創業工作都能有強大的內在能量支持。

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暑期音樂營籌備即將正式開跑

今天下午接到王主任的電話,相約下週前往院內與相關工作人員會面,籌備工作即將正式開跑。

去年我曾遞交一份暑期音樂營的企劃書,準備由弱勢的孩子當中尋找可貴的藝術人才,我深深相信上天眷愛著這些孩子。經過幾個月的等待,終於等到王主任的邀請,前往洽談相關事宜。

從高中下定決心在音樂領域努力以來,我便不斷地累積藝術的能量,深信它具有永恆的價值;然而愈向本質的領域航行,愈感到人性的凋零與藝術的荒蕪。今日除了帶領一些企業界的人士迎向生命轉型的契機之外,我還發現:弱勢的孩子們身上往往具有非比尋常的藝術能量。

因此我心中默默地為這些將要成為文化傳承的好器皿祈禱,但願有天使來保護每一顆熱情的藝術心靈,讓他們有朝一日能成為文化荒漠中開墾的生力軍。也希望在未來,一所專為裝備此特種部隊的軍營-Pieta Conservatory能成形。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新書一批

今天又收到一批新書,又是一頓豐富的心靈享饗:

A Perfect Mess (Eric Abrahamson & David H. Freedman, 2006)

  先前Blog文章中提過,書終於寄到了,可以看看除了雜誌的書摘之外,有沒有一些更有用的detailed information可供參考。

Transforming Music Education (Estelle R. Jorgensen, 2003)

  老實說,買下這本書除了和音樂教育有關之外,我一時之間也忘了有什麼更"profound"的理由(我會決定買下一本書通常不會只有那種表面的理由)。Anyway我一定會想起來的。

Chanting the Psalm (Cynthia Bourgeault, 2006)

  這本關於chanting的書有附一片CD,是主要吸引我的原因。其實教chanting的書我以前有買過好幾本,但不是太深就是太淺(甚至亂寫的也有),這本難得之處在於難易適中。

Seven complex lessons in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Edgar Morin, 2001)

  這本書是這一批當中最「舊」的,但卻是最雋永、最令我興奮的一本。Edgar Morin能找到的英文書不多,大多都是法文(先前我買了一本),這是目前我唯一能買到的一本。

Guide to the Aria Repertoire (Mark Ross Clark, 2007)

  這是這一批中最貴、最新的書,不過因為是工具書,又是Indiana出的,應該具有一定的品質,收到之後果然沒有失望。

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

知識光譜 (Knowledge Chromatic Spectrum)

離開「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相關工作有一段時日了,前幾天不知哪根筋不對勁,又把塵封許久的那堆知識管理書籍搬出來,上洗手間時順手翻了其中一本譯自T. H. Davenport的知識管理名著,回想起一段「盡棄所學」的過程。

在哲學家E.Morin的複合思想觀點中,我感受到書中一句話的盲點:

「本書所提供的是知識在職場上的定義。」

稍後基於這句話,作者又提出了:

「知識來自於資訊,就如同資訊是從數據來的一樣。」

此語無形中又將上述的盲點放得更大,一次又一次注定了上個世紀末的知識管理思維走入死胡同的命運。

前陣子閱讀了《教育哲學》,"Self-knowledge" 一語引起我的注意,而今日突然有一個景像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由「知識光譜」所形成的「知識全域」(Knowledge Gamut)。這樣的觀點,與Nonaka & Konno的說法不謀而合:

"Tacit knowledge is deeply routed in an individual's actions and experience as well as in the ideals, values or emotions he or she embraces."

這裡的Tacit knowledge對於個人來說,往往指的就是self-knowledge,在後面的評註中寫得更露骨:

In short self-transcendence is a "key to group integration and conversion of tacit knowledge into explicit knowledge."

這些知識管理的見解,不斷顯示向藝術經驗靠攏的趨勢,事實上也就是向人性靠攏。然而,不斷追問「這能使我賺更多錢嗎?」的人,或許永遠無法從其中獲得任何利益-特別是使生命更豐盛的利益;正如黑色一般,拚命吸收所有的波長,卻無法彰顯任何具有彩度的美麗。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Learn before you judge"

"Learn before you judge." (汲自Igor Stravinsky, Poetics of Music)
"The Sabbath was made for man, not man for the Sabbath." (Mark 2:27)
"... poetic/artistic content dictate form, not vice-versa" (Franz Liszt)

這幾句話是許久以前在一次金老師的課堂上報告的(又是整理抽屉時找到的紙條)。還記得那次老師要我們寫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解釋了前兩句。

仔細回想,其實這三句話有其內在的關聯性,並且極有可能恰好構成我當時的人生中心思想。第一句是免於論斷或被論斷的自由,第二句是免於律法主義的束縛,第三句或許蘇軾的「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更接近我的想法。

在創作中,我需要自由的心靈,能免於自我論斷-使寶貴而獨特的靈感能存活下來;免於律法和教條-使它的獨特能按它自己的意思生長而興旺;而我則進入一種全神貫注、渾然忘我的狀態,按著心靈飛翔的方向記下最美的軌跡,成為一部作品。這樣的自由,在一本書《心靈深戲》中有極生動的描繪:

...在我們心裡引發不同的知覺狀態,使意識轉換到更深入的性靈境界,獲得更敏感的刺激,和更強烈的情感。我們的感官更加敏銳,世界更清澄、更明澈、更纖毫畢露,讓人覺得自己是更遼闊整體的一部份。

我想也就是因為如此,偉大的作曲家才能寫出超越時空的感人作品。因此若說歌唱(chanting)是Re-enchantment的入門,那麼要徹底進入這樣的狂喜,就要靠深刻的創作體驗了。

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紐西蘭的表妹

Dear 哥哥:我好喜歡你blog裡寫的文章
但因為中文程度不好
所以讀的很慢 了解的也有點慢
但我會常常去當你忠實的讀者
somehow, from ur articles
i found something that ive been looking for
something ive been struggling For
and something that inspired me so
i no longer live in a life with confusion...
great writing u've got there yo^^

這是住在紐西蘭的表妹這兩天寫給我、對這個BLOG的深刻回應。因為實在是寫得太好了,所以忍不住要放在這裡留念。表妹小時候我見過她幾次,後來因為相隔甚遠,就很少有機會交流;所幸網路科技再次拉近了遠在天邊的親人。明年初或許我有機會赴紐西蘭演講教學,到時又可以談天說地了。

也衷心祝福所有「資源回收桶」的讀者,在人生的路程當中,時時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與豐富的體驗,天天都過得精彩!

存檔:2006年Yahoo知識名人當選感言

藝術人文領域的問題常常沒有簡單的答案,甚至不一定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若是我的回答有點冗長還請見諒,並期待您耐心讀完它們,因為一字一句都是我最真誠的分享。在知識+上遇到很多在古典音樂領域比我更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或愛樂者,因此能獲得熱心的網友推薦入選知識名人,對我來說不啻是一大鼓勵。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讓古典音樂這門屬於人心真摯感動的學問,可以透過貝多芬也沒見過的「網路」熱烈地展開交流,使它在今日你我的生活中更加開花結果。

這篇文字是2006年初獲選Yahoo知識名人的當選感言,原本貼在「知識名人堂」,但Yahoo知識+全面改版,目前正轉型為「分類管理員」,知識名人堂就暫時消失了(頭銜則被保留下來)。因此我把當初刊在上面的感言、以及Yahoo特別為我設計的知識名人標章,放在這裡作為回憶存檔起來(有趣的是,Google和Yahoo應該算是競爭對手吧!)

這篇文字引發我思考一個問題:要是貝多芬活在廿一世紀的今日,他會不會也像我們一樣寫Blog、或是在知識+上和一些無知的人大吵一架?可先別太快下結論說:貝多芬忙著作曲,不會有時間上網做這些事--那很難說。

原先願意在知識+上回答問題,其實還有一個用意,因為所回答的內容會被保存下來,因此希望將這些文字記錄留給自己的寶貝學生們。雖然他們不會一輩子和我上課,但希望這些文字有一天能夠幫到他們。

2007年3月3日 星期六

一篇題目未定的論文開場

這篇論文在我心中醞釀很久,遲遲沒有下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很擔心所運用的「學術」文字(或是為了要讓我運用的文字看起來比較學術),和廿世紀現代主義末流一樣,失去光彩和魅力。

最近因為忙於工作,原先預計寒假期間正式動工,卻遲遲沒能下筆。儘管有親愛的老師催促著,但我需要一個讓自己有感覺的開始。

記得當我寫下這段開場之前,腦海中突然閃過一段帶有強烈訊息的話語,那股力量雖然深深地抓住了我,但文字很快就消失了,現在看到的版本已經是盡力捕捉的結果。我想返回,但Where is THE ZONE? 當我向前航行,閉上眼時總感到閃動的黑影想攔住我的去路,正如尼采所說:Die Welt ist tief, und tiefer als der Tag gedacht! 又有多少人能乘風而上,越過破敗的人性,飛入性靈之顛呢?

今日接到一通學生打來的電話,其語氣之冰冷讓我陷入深思,除了對於自己的預知能力有另一層了解(其實這件事我已預先寫在雜誌專欄中了),更讓我感受到內心深處那股強大力量的呼喚:回到自己的深處!在那裡,一股更強大的能量早已備妥,等待下一個人生階段的啟航。

快!抖下腳上的塵土,前往下一個馬其頓!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三月一日演講 亞太經營家聯誼會

Re-EnCHANTment!
由深度音樂欣賞探索潛藏的心靈能量

三月實在是忙碌的月份,演講邀約同時湧入,並且時間都沒得商量。還記得當初陶總來電邀約時,要我馬上給一個題目,現在這個題目變成了副標;看到新加上的主標Re-EnCHANTment!,就可以猜到在預備過程中我的靈魂深處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題目,為了打開這道門,而且要在短短的三個小時之內初露曙光,實在是一項挑戰。

日前在腦海中完成該講構思之時,有一股極深的力量進入我的靈魂深處,雖然我不確定當天會發生什麼事,但這股力量使我感到十分不尋常,因此昨日備課到當日凌晨,不斷絞盡腦汁想找到破解的密碼,於是我安排了如下的路徑:

開場:美力學-除魅-愛與自然之魅力與分享-進入返魅

接下來最難的一道密門,我祭出了:

律動-亂語-寂靜-吟唱-藝術欣賞/終極議題

此道「咒語」,其中最risky的元素可說是《末日經》的引導,然而效果還算不錯。雖然都只能點到為止,但這個路徑可說是我近年來下過最猛烈的藥方之一。(圖:課程中引用之《末日經》相關作品)

台大的場地很不適合進行藝術欣賞活動,甚至不適合做心靈沉澱的活動,但在中場休息時,仍有不少伙伴前來交流或提問,回應可算是相當熱烈;演講結束,還好陶總有安排長途專車接送,使我處於演講結束的疲憊中可免於舟車勞頓之苦。雖然我仍感到這群人屬性之不易,但靈魂深處有一個聲音說道:「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