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2009年第三期音樂詩學引言

Poetics of Hierarchy
「階體」的詩學

「加速就沒有永恆,簡化就沒有生命。」
(摘自上個世紀末與某些宗教狂熱人士的對話)


存在的豐富與厚度,是難以用簡化的方式來形容的。
然而對於習慣於收斂式思維的人們,
特別是在科舉文化作為養成教育之下長大的我們,
事實上是難以接近這個發散的主題。

如果我們可以體會此一命題的悲劇性,
也就是體會自身存在豐富的不可能性,
或許會是另一個生命旅程的開端……

然而我們如何接近「存在」此一具有複合性的主題?
或許以「階體」做為體會存在豐厚的基礎會是一個可能的開端。

※更多與音樂詩學講座相關的訊息請參閱: http://musicpoetics.blogspot.com/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作品展演《一位早逝作曲家的殘稿》

《一位早逝作曲家的殘稿》

在我們的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古典音樂,多半是創作者早已離我們遠去,因此總讓人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並且這些音樂多半是作曲家已經完成、甚至早已出版的作品,我們所接觸到的已經是最後被商品化的樣子。

然而與創作者神交,最可貴的部份恐怕不是擁有唱片或是其它有形的商品。歷史上許多偉大作曲家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在早逝的生命中為留下最美藝術作品所做的努力與扎掙,雖然他們有限的生命對漫長的歷史來說有如流星一般短暫,但在全世界許多人的心目中,他們卻如星辰一般永遠燦爛。

然而有多少時候,我們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掙扎過程最原始的樣貌?那些未經修飾的、甚至再也沒有機會完成的零碎樂念,充滿在許多作曲家的手稿中,可能被寫在某首偉大作曲的譜紙邊緣,或是不幸被作曲家塗改刪去,有時它們往往比那些已經完成、早已被無數演奏家詮釋再詮釋的作品,更能讓我們觸摸到作曲家真摯的想法。

本次為我的好友李瑄與淑杏所寫的作品《一位早逝作曲家的殘稿》,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完成」的。我以一位想像的早逝作曲家做為寫作題材,並且將「不預期的中斷」納為音樂的構成元素,因此沒有一個樂章聽來是完成的,宛如偶然被發現的一些斷簡殘篇;也因此,它們的順序並沒有特定,演奏者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呈現的順序。有時作曲家仍在構思旋律的素材,有時腦海中盤旋著其它作曲家的曲調,但希望仍能讓聽者感受到音樂行進的力量,以及這些片斷間的存在的一種內在關聯性。

演出資訊:(請參閱海報)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也算座右銘?

「要使麻雀變鳳凰,你得先待他如鳳凰。」

或許是因為這樣,我老是把麻雀看成鳳凰,
結果自己被一群麻雀聲吵到睡不著覺。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from "Un bel dì"

E uscito dalla folla cittadina,
un uomo, un picciol punto
s'avvia per la collina.

Chi sarà? chi sarà?
E come sarà giunto
che dirà? che dirà?

...

Tienti la tua paura,
io con sicura fede l'aspetto.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A Message

Follow your heart
Let your love lead through the darkness
Back to a place you once knew
I believe I believe I believe in you
Suis la lumière
N'éteins pas la flamme que tu portes
Au fonds de toi souviens-toi
Que je crois que je crois que je crois
Que je crois
En toi

(摘自I Believe in You, Celine Dion的歌)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雜誌專文發表

發表刊物: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 第34期(2009年8月號)

發表文字:
  • 編輯台(本月值星主筆)
  • 專文:《音樂創作的世紀轉捩點 重新體驗近代音樂新契機》
    (原標:《世紀轉捩點的音樂創作心靈與追尋歷程-一個重新體驗西方創作文化的新契機》)
    MUZIK電子報摘錄文章部份內容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摘自20090626回應李瑄文字

我想把音樂教育當作資優教育是在教育哲學上的一個重大錯誤

藝術人才的培養,應該視作國家基礎建設的一環
因此它應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並且更有規劃性地進行

以資優教育的觀念做為前提,在教育現場
就演變成有資源的家庭錦上添花、並且剝屑藝術工作者的工具
所有的制度和觀念都與為國家發掘有潛力的學生無關

(順推李瑄的Blog

書籍分享:《負面思考的力量》

一本光憑書名就足以吸引習慣批判思考的我。

再看目錄,就更能明白它可以帶來的啟發性:

一、正面思考同樣充滿危險
二、推薦負面思考
三、一旦發現太過負面的自己
四、活用負面優點,聰明解決煩惱
五、人生有時正面,有時負面
六、正面發揮負面的真正力量

在我們的社會中,負面思考可是說是常態;在這種狀況下,若是看到一群帶著「正面積極」思想的人聚在一塊,往往裡面充滿玄機。這本書提出另一種可能的思考觀點,使我們不致於陷入正面思想的一言堂,能以更深刻地面對內在生命。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莫札特的音樂教室》審訂序

韓國人的音樂熱情

對於音樂、藝術與文化,我想我們需要更多單純的熱情。

這是我從這本出自一位小學老師手筆的青少年音樂書籍所得到的啟示。其實國內的文化環境並不乏修為深湛的優秀作者,比起韓國應該不遑多讓。然而對於普及化的藝術文化讀物方面,似乎還需要更多努力。

藝術文化領域特重心靈的傳承,此種心靈傳承並非僅能透過專業的學院為之,也不拘泥於表面的文化類型或是意識型態,只要是年長者或學有專精者,願意將自己的文化修養透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年輕或後學,都可以算是一種文化的心靈傳承。

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傳承,也就是發生在自己土地上、年長者將其學養傳授給自己的年輕一代的過程,一種心繫於自己與土地未來的傳承心情,不拘任何文化領域,即便是在所謂的「西洋」古典音樂的領域也是如此。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加上傳承關係的契約化,使得向來側重人性基礎的文化傳承關係顯得十分薄弱,此時能達到廣大讀者群的一種傳遞型態──書籍,便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許多國際上各領域的頂尖專業人士,都不吝惜於在專業著作之外,投資時間撰寫一般人、甚至年輕一輩能夠了解的普通讀物,藉此不但使一般非專業人士得以一窺該領域的堂奧,更重要的是,為該領域的文化面奠定更寬廣的傳承基礎,甚至呼喚更多年輕一輩,帶著熱情與使命感投入該領域,使得人類的智慧與文化資產能繼續展現新的生命力。

因此不諱言地,初接到這本韓國小學老師借用音樂神童莫札特口吻來引介古典音樂的平易書稿,難免為其中一些無法符合音樂專業要求的文字表達所困擾,但有感於上述的啟發,我仍然接下了這本書的審訂工作,並且花了許多時間修改、甚至重寫一些段落,儘可能使它的中文版本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與嚴謹度。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這樣的工作實屬不易,因此或許疏漏在所難免,未來仍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然而我更希望的是,能透過這本小書讓大家感受到一種對於傳承文化藝術的熱情,除了讓讀者能在一種親切感中獲得古典音樂的知識之外,也希望能看到更多本地的著作出現,使得文化的心靈傳承成為一種全民的運動。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出版訊息:新書審訂《莫札特的音樂教室》

莫札特的音樂教室

作者:朴恩庭
繪者:Wishing Star
譯者:季成
審訂:張俊彥
推薦:《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發行人/孫家璁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謝斐紋
出版社:美藝學苑社

註:如果您到誠品書店,它通常放在童書部門。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課程訊息:技藝經營領袖人才養成專班

主辦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

課程名稱:美力學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三大主軸來探討蘊含在偉大交響樂中的智慧,如何給予我們「美學力」的啟發:
(1)藝術中的整合心像法
(2)藝術作品的欣賞與陶冶
(3)藝術對於個人與組織心靈的啟示。

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合而不同─藝術的雋永智慧;
二、交響力─統合思維的另一章;
三、全景觀點─美力學與新時代的展望。

詳細資訊請參閱:http://edm.cpc.tw/9803/0747_NewSkill.htm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啊 我親愛的

願你深深擁抱無悔的熱情
願你尋見真實的自我
願你不枉此生
願你得自由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等待

獨有我
與這世界擦肩而過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筆記

I had a very pleasant conversation with definitely a very intellectual and highly moral responsible mentor!! (Joanna)
由這段話中,我便清楚知道她的敏銳與天份。
但願她能繼續為眾人發光發熱。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上天的賜予

在那遙遠的國度中 上天賜下一個天才
人們便盡一切力量 保存他所帶來的一切
甚至希望他的肉身滅沒之後 仍然能對我們說話

如今在這裡 上天賜下了一個天才
卻只有我一人 用盡生命力量
仍無法留下一絲記憶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新書入庫

創意亞洲現場: 探索十大設計師的創意力 (天下)
創新3力: 策略性創新的致勝關鍵 (天下)
複合思想導論 (時報) 其實這不算新書, 只是重要到我會想買一本Back up
Arnold Schoenberg: Structural Functions of Harmony (FF)
Arnold Schoenberg: 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FF)
負面思考的力量 (商周)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天才的釋放

你說的非常好! 對於天才的自我毀傷與自我設限,
大都是太配合"家人"的虛榮,以及內在的脆弱與迷失.
(節錄自淑玲來信)
淑玲與我是多年的「新人道」戰友,
雖然崗位不同,但許多看法是一致的。

釋放這些才能出眾的人,
特別是自傳統、禮教與體制的三頭巨靈轄制之下,
是我們的民族邁向下一個光榮時刻的沉重固鎖......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關於BLOG

原來
它並不能拯救生命的荒蕪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自信與永恆

然而大部分人沒有自信,因此需要旁人鼓勵,需要透過別人表達贊同而相信自己。無法靠自己度過低潮,在被打擊時會放棄作夢,在被讚美時會膨脹自己而迷失,在台下沒有觀眾時,會放棄表演的熱情。
(
黃紹麟: 35歲男人應該做的事)
這段文字出自數位之牆電子報主人,據說為了這份電子報也吃了不少苦頭。

我想到的是,如果得了需要讚美的病,該如何解?

這裡提到膨脹自己而迷失,確實是一個常見的處境。然而我想面對自己充滿自信,面對永恆謙卑自己,應該是最好的解藥了吧。

然而這樣的人在別人面前會透顯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氣質,甚至有些人會想用「傲慢」來打擊你。

啊,永恆,你何時向我們招手呢?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老師的一番話

「領導人就是一個團隊的限制。」

這句話著實令我印象深刻。

正如我深愛著老師的原因之一,就是這股深沉的謙遜。
那種對話中寶貴如鑽石的誠懇,令我永難忘懷。

然而我又轉念......

(若上帝是一個團隊真實的領導者,是否就不再有限制了呢?)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筆記:關於形式

葉錦添:「沒有一種形式可以代替一個活生生的存在。」

啊,形式的用意是......代替活生生的存在?
「活生生的存在」其形式又是什麼?

我正繼續思索,沒有答案。

Wolverine

早已厭倦被利用的日子

彷彿憶起那個模糊的場景
那人射出最後一發穿腦的子彈

身上的傷依然神奇地癒合
胸口卻仍不知名地 隱隱作痛

於是心中暗暗說出那句密語
自此不再感情用事 獨行於天地之間

我所期待的 再會吧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五月份作品展演:東海大學

展演作品:兩首廢名藝術歌曲
  • 《花的哀怨》
  • 《上帝的花園》
東海大學音樂系教師音樂會

演出者:李秀芬,女高音/陳敏華,鋼琴
時間:2009/5/13(三)晚上7:30
地點:東海大學音樂系演奏廳

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

給齊瑪曼

我想給你一個深深的擁抱

「別染指我的國家!」
有誰能知道這句話背後
埋藏著多少年來波蘭的光榮與痛楚?

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為你的勇氣喝采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我」的狂想

像牙膏的盒子
壓扁後放在架子上

像不知名品牌的牛奶瓶蓋
打開後放在鋼琴上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聆聽

關於教條,一個藝術家可以忽視;
然而出於智慧的言語,卻不能不聽。

教條只會帶給藝術家悲慘的結局,
但在有限的生命中及時親吻智慧,
便擁抱了所想望的天堂。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感動的消逝 - 張俊彥創作展演

時間:2009年6月19日(五)19:00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演奏廳(免費入場)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曲目:

抒情文《奧斯維辛》,為小提琴與鋼琴
Lyric Prose “Auschwitz”, for Violin and Piano
李瑄,小提琴;湯婉君,鋼琴

器樂彌撒《為思念永恆的一道彩虹》,為小提琴、大提琴、豎笛與鋼琴
Missa Instrumentalis “A Rainbow, in Memory of Eternity”, for Violin, Cello, Clarinet and Piano
【玩家部落】鋼琴三重奏:李瑄,小提琴;劉聖文,大提琴;湯婉君,鋼琴/楊喬惠,豎笛

羔羊經《一位受難者臨終前的祈禱》,為男中音、大提琴與鋼琴(世界首演)
Agnus Dei “A Victim’s Last Prayer”, for Baritone, Cello and Piano (World Premiere)
林中光,男中音;劉聖文,大提琴;湯婉君,鋼琴

聯篇合唱作品《邪惡之花》,為女高音及次女高音獨唱、合唱團與鋼琴
The Flower of Evil, for Soprano and Mezzo-Soprano Solos, Mixed Choir and Piano
黃絢雯,女高音;陳珮琪,次女高音;吳巧君,鋼琴;
【動感光波】混聲合唱團;指揮:江智方

第二號清唱劇《晦朔春秋》,為女高音及男中音獨唱、合唱團與鋼琴
Cantata No.2, for Soprano and Baritone Solos, Mixed Choir and Piano
黃絢雯,女高音;車炎江,男中音;吳巧君,鋼琴;
【動感光波】混聲合唱團;指揮:江智方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Beatus vir (Orlando de Lassus)

Beatus vir qui in sapientia morabitur,
et qui in justitia sua meditabitur,
et in sensu cogitabit circumspectionem Dei.

(Sirach 14:22)

一首二聲部經文歌,給樂理班的同學練習。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委托創作完成:Agnus Dei羔羊經

此曲為器樂彌撒《為思念永恆的一道彩虹》單獨演出所寫
即第五樂章Agnus Dei羔羊經(紫色)
將由委托創作的聲樂家林中光先生擔任首演
除了今年他將在其個人的室內樂音樂會中演出單一樂章之外
(將於今年12月9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辦,相關訊息待確定)
完整的五個樂章版本亦將於今年6月19日在師大音樂系演奏廳首演

此樂章以單曲形式演出時還需要一個適切的標題
與前四樂章 也就是放在梅湘《時間終結》中的氛圍不同的是
此樂章描寫的是「一位受難者臨終前的禱告」
也就是說 他並沒有獲救
1
黑夜 四面環繞著我
看不見一絲光明
曾經以為祖國的榮耀 將如旭日東昇
啊 不料竟是更令人驚懼的黑暗

2
噢 上帝的羔羊
啊 求你憐憫
求你憐憫 心中盼望將殘的
盼望將殘的 百姓

3
噢 上帝的羔羊
我將我的靈魂 交付與你
啊 你是否欺哄了我?
你曾應許 那得救的盼望...
你是否欺哄了我?
將我棄絕在黑夜裡

4
TACET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筆記:成為1級專家人士的條件

成為1級專家人士的條件:

●懂得擱置問題。
●對自己的期待感很高。
●瞭解自己的「賣點」,  並加以活用發揮。
●同時擁有差異性與優異性。
●保持高度專注。
●懂得正向思考。
●多與有段者接觸。
●擁有高度吸收能力。
●不排斥變化。
●會視自己為問題的一部分。

(摘自本期商智電子報)
這期電子報特別精彩,特別是上面這幾行字,隨手記在這裡。

其實上面這幾點,每一點都非常深刻,並且多具有豐富的人文面相可以探索。
只是它所使用的語言比較偏向該電子報針對企業族群的口味。

用慣藝術語言的我,第一個直覺反應是,
這樣的語言,是否有礙於這些人文面相更進一步探索的可能性?

當然這樣的電子報是要賣雜誌的,所以摘錄這些較為吸引人的片斷,
雖然過份簡化,但至少在勾起讀者的購買慾上,似乎是成功的。

不過每次心動前往購買,回家一讀常又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
買過幾次之後,我就決定不再購買......

然而我們如何在這些深刻的面相自我成長?
我想,還是回到詩學吧!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雜記

"A lesson is repeated until learned."(西洋諺語)

無心地瀏覽某善心人士轉寄的.ppt檔案

好像先前有看過,又好像沒有,
反正轉寄的文字總是那麼一回事...

我瀏覽這類的檔案,總是會用HTML形式,
一方面無須把原始檔案下載到自己的電腦裡,
省掉刪檔的動作,或許也可以降低中毒的機會;
另一方面,也可以過濾掉一些品味低劣的圖片或配樂。

捲到檔案最後,看到了這句老生常談。
多麼仁慈、又多麼殘忍的一句話......

這句話似乎暗示著有一位像是老師般的上帝,
祂慈愛地讓我們不斷有機會重修人生修不過的課題。

然而人生的課題真的可以重覆(repeat)嗎?
又真的有學會了(learned)的那一天嗎?

於是我胡亂地設想著一個情境,或許有人會這麼祈禱著:

「無論重修什麼,只要可以
 一再與你相遇,那麼我寧願
 永遠學不會,好讓那
 第一次與你相遇的片刻,可以
 一再重現在我的生命當中。」

哎,多麼殘忍的禱告。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最優秀的鋼琴家

我的醫師有一次告訴我說︰『陳先生,你知道嗎?世界上只有最優秀的鋼琴家,才像你會得focal dystonia這樣的病。
(摘自一位鋼琴家溫柔而深沉的抗議~陳宏寬的故事)
這也是我看待學生的思維之一,
愈是天份高的學生,通常問題愈大;
有時天才型的學生看起來像精神病患。

不過,我必須承認,那醫師說的也有反例。

我曾經認識一位大學教授,
他也是因練鋼琴而成為focal dystonia的患者,
只不過他不是什麼最優秀的鋼琴家,
他會彈吉它,也會拉一點小提琴,
鋼琴則是完全是以一種近乎偏執的狂熱自己練習,
沒有多久就發病不能再練。
我曾經嘗試用我解決演奏傷害的經驗來協助他,
不過,正如他的偏執,我的協助並不可能奏效。

反正他也不在乎能不能彈琴吧!我想。
(那麼那曾經狂熱的練習又意味著什麼呢?)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何以思念永恆?

一個從不思念永恆的人
他的許多善行都發出陣陣腥羶

一個切切思念永恆的人
即便偶爾使壞都散發淡淡幽香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藝術家的慾望

「強烈的慾望並不會妨礙藝術創作,問題反而出在大多數的藝術家沒有強烈的慾望。」
(村上隆:《藝術創業論》中文版)

這句話直指一個吊詭問題的核心,是十分令人佩服的一句話。
然而問題是:為什麼?
這種抗拒慾望的偽善性格,
是不是正反映出藝術在所謂藝術家身上的虛無與無力?

接下來這句話更直接:

「不凝視自己最渾濁的那部分,無法創造出讓世界認可的作品。」

啊,這正是「黑夜的詩學」最淺顯易懂的詮釋。

自認已經獻身藝術、走上藝術生涯的人們啊!
你們能了解這句話深刻的涵意嗎?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一段自我探索的談話筆記

「 . . . 這種無力感, 最重要的來由, 
 是我覺得無力面對呼喚我的歷代音樂家靈魂
 我覺得自己力量太薄弱, 無顏面對他們的付出

「是因為他們的榮光, 我才得以受到身旁人的尊敬
 但現在的我, 覺得無力到與他們賦予我的不相配
 多麼可悲的一種感覺

「那種同為音樂人卻沒有什麼好說的悲哀
 是最令人心痛的 . . .

(2009/2/28與大提琴家劉聖文的談話)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寬闊的心與美麗的翅膀

1
他對我說 我用一顆寬廣的心
與你交換那對美麗的翅膀

2
回想那些遠避凡塵的日子
雖然免於人禍 然而絕峰寒霜卻刺入孤寂的心

3
彷彿看透我的心思 他說
寬廣的心同樣能保護你 安居於溫暖的人群中
免於災害

4
我向他點點頭 忽然沉重的翅膀消失無蹤
成了再也不能飛的天使
而當他微笑地 將允諾的那顆心給了我
我便成了凡人 那再也感覺不到心痛的凡人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一篇作品首演的舊報導

. . . 今年演唱會以象徵美麗和生命的「花」為主題,演唱許多動聽的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和日語等中外名曲。計有茉莉花、飄零的落花、杜鵑花、見花如見她、雨夜花、桃花鄉、六月茉莉、台灣百合、五月薔薇處處開、Edelweiss、櫻花、杏花村、雪球花、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邪惡之花、四季花開、花樹下、桃花開、紅棉花開、玫瑰花組曲等20首有關花的歌曲 . . .
偶然間翻到一篇關於作品首演的舊報導,猛然一讀讓我不禁莞薾......大概一看就知道哪個是我的作品。

回頭翻出這組聯篇合唱作品的樂譜,許多首演的情境一一浮現眼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委托這組作品的畫家在首演時的行動藝術吧!當樂曲接近尾聲,一缸紅色的顏料從空中傾注而下,澆在畫家的身上......
「你的心已被吞沒 沒有憐憫為我存留
 冷漠的毒根已侵蝕了你的心
 幾千年來 多少人在冷漠中倒下 . . .」 ~自《邪惡之花》第三樂章〈冷漠之根〉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Messiaen and George Benjamin (1960- )


當年他和梅湘學習時不過十六、七歲,
梅湘每週竟花十五小時指導,師生無話不談。

一日班傑明問老師,為何他從不討論英國作曲家和作品?
想不到梅湘誠實且直接回答:

「我的確對英國作曲家不感興趣,
 因為我實在不相信一個食物那麼糟糕的國家,
 能夠培養出什麼優秀作曲家。」 
~摘自焦元溥《當食物撞上音樂》("古典音樂報" 電子報)
在演完《思念永恆》一個多月之後,無意間在信箱的垃圾信匣中翻出一篇文章。先前對於梅湘著名的「學生」只有Boulez和Stockhausen這些印象,並沒有仔細去閱讀是否有更稱得上「入室弟子」的人物。由這篇報導看來,音樂史又增加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了。隨興地閱讀了幾段文字:

"Messiaen was reported to have described Benjamin as his favourite pupil." (Wikipedia)

" ... Benjamin finally abandoned the harmonic basis of his training with Messiaen in favour of an exclusively polyphonic texture of greater modal simplicity than anything he had previously written." (Grove Music Online)
發現其中似乎有一些有趣的過程可以探索......

轉回義式感動的一年

去年可以說是德文年
從貝多芬到華格納、布拉姆斯到魏本
處處燃燒著德意志式的深沉感動

春天,無意間翻到Puccini的一首歌曲
我有預感這是充滿義式熱情的一年!
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

Giacomo Puccini

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 Potè indovinar?
Il suo mister come mai Come mai fini
Ahimè! un giorno uno studente In bocca la baciò
E fu quel bacio Rivelazione:
Fu la passione!

Folle amore!
Folle ebbrezza!
Chi la sottil carezza D'un bacio cosi ardente Mai ridir potrà?
Ah! mio sogno!
Ah! mia vita!
Che importa la ricchezza
Se alfine è rifiorita La felicità!
O sogno d'or
Poter amar così!

2008年演出與發表補遺

聖樂與浪漫歌曲之夜-李秀芬獨唱會
時間:11/14(五)19:30 
地點:懷恩堂(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 

發表作品:聯篇歌曲《回憶》 (2003)

懷恩堂所辦的音樂會,在網路上完全查不到任何資料!因此只好補刊在自己的部落格中。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新書幾本

在PageOne購得三本書:

A Handbook of Diction for Singers: Italian, German, French (David Adams)

一本可以當聲樂語韻學講義的書,簡明扼要,並且譜例也算豐富。

The Music Director's Cookbook: Creative Recipes for a Successful Program (Mark Aldrich et al.)

一本小書就能收集來自五十七位Music Directors的「食譜」,十分划算,不但規劃得有創意,其中也不乏實用與具有深度的想法。隨手讀了幾篇,目前最喜歡的是Mark Aldrich寫的 "Saliferous Silence"。

Britten on Music (ed. Paul Kildea)

有許多來自作曲家的第一手資料,許多來自如Britten-Pears Library等機構的資料平時並不容易看到。雖然是三本裡面最貴的一本但還挺值得的。(Britten-Pears Library為兩位音樂家生前一起建造的一個工作與收藏的建築,據說也是Britten過世的地方)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和友人閒聊

「我爸剛剛才再問我  馬友友是哪一國人之類的
 說他不是很有名
 
「呵呵, 你怎麼回答?

「我說他是ABC啦   很有名哦

「喔喔.....我以為你會說, 如果馬友友算不有名的, 那大概沒有有名的吧
 連老外都知道的

「說的也是   他應該是最有名的
 老外可愛他了
 在台灣反而沒那麼受歡迎

「台灣是個變態的環境
 馬友友有名也無利可圖, 所以不會受到青睞

「呵呵
 音樂本身都是無利可圖的
 如果事真正要做音樂的話

「一個不思念永恆的國度, 人民就只能活在必朽的結局中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2009上半年作品發表曲目

第二號清唱劇《晦朔春秋》

聯篇合唱作品《邪惡之花》

小提琴抒情文《奧斯維辛》

複合形式室內樂:器樂彌撒《思念永恆》

男中音、大提琴與鋼琴曲(委托創作、世界首演)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漫步東區有感

啊 華美的城市 熱鬧的節期
我雖居住在其中 此刻卻格外陌生

啊 買賣的喧囂 張燈又結綵
任你們加碼 任你們歡笑
卻無法掩飾你的空虛與寂寥

是否你已忘了來時的路
當我尋索你的身影 和真摯的曾經
是否再也認不出 那凝視你的雙眼
使我居住在關於你的永恆中 卻像個過客

啊 多麼希望 有一天
你會認出 我曾居住在你的裡面
曾經漫步在你的街頭 細細地觸摸關於你的一切
曾經駐足在你的十字路口 低吟著那給你的愛歌

啊 多麼希望 有一天
我能化為那道思念著永恆的 紛飛的虹
成為你所珍愛的記憶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2009年新年度委托創作

回台北後開始忙碌是意料中的事......

1. 聯篇歌曲:男中音與弦樂器(編制待確定)(09上半年演出)
2. 小提琴與豎琴曲(09下半年演出)
3. 大提琴與鋼琴(09下半年或10上半年演出)
4. 鋼琴三重奏(10上半年演出)
5. 鋼琴獨奏(10上半年演出)

09上半年還有一場全場作品發表會。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Facing Our Fear Directly

在友人的網誌上讀到一首詩:

Facing Our Fear Directly

To forgive is not to do, but to undo
To undo a judgment, say to yourself 
“The judgment I made is untrue. It was made in ignorance.
It says more about me than it does about you.
But it is not even true about me.
This judgment is a reflection of my fear.
I would rather face my fear directly than judge you or myself.”

友人的中譯我覺得沒有很好,因此我就不引了。
此外網誌上也沒有註明出處,因此也不確定詩人是誰。

雖然其實它讀來不那麼像詩,但確實有一些深刻的涵意。
在中文裡並沒有一個十分貼切的字眼來形容undo,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似乎不明白寬恕的真正涵意。
然而這首詩恰好貼切地說明了這個字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