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和一個創作階段的告別(迎向下一個階段)

......然而脫離了藝術的前提,藝術還剩下什麼呢?對於忠於藝術的創作者來說,它就像自毀的virus程式,藉由善與人同的USB潛入藝術家的創作系統中,附著在情感核心系統程式中;到了發作的日子,創作系統就像中毒的電腦,緩慢到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到頭來只能用若塵在《水都》中的詩句來形容:「……一種/資本主義的毒害過程/讓人/深陷其中。(取自即將發表的專欄文章)

由foreground(取自Schenkerian用語)視之,我的生活充滿無窮無盡的動機變化;然而仍然有一些middleground或background層次的趨勢或階段。如今我將透過雜誌專欄宣告上一個創作階段的結束。

事實上這個階段的結束並不是一個明確的日期,而是一段漫長的過程,相關的事件包括對藝術生態與專業教育的省思、與一些業餘團體合作的過程、以及對於來自內心深處訊息的體悟-包括Pieta計劃的成形。

對於這個階段的產能,坦白說我自己並不滿意,然而在內心體悟逐漸增長的過程當中,也留下了一些足以代表這個階段特徵的作品。例如:聯篇歌曲《回憶》、小提琴曲《第一號抒情文:夢》(2003)、合唱曲《三首短詩》(2005)、兩首阿美語傳統歌謠 (2006)、以及音樂劇《網路情迷》中的一些主要片段等等。若要總結這個階段的想法,大概可以用「降低隱喻的難度」這幾個字來形容。

在EMFA Level One(A)的課程後半段,我將略略提到「隱喻」(metaphor) 這個藝術中極為重要的課題。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隱喻失落的年代,也正是因為如此,深沉的智慧也隨之隱沒,藝術的能量便向文化暴民隱藏,使他們如索多瑪的人群在屋外摸不著房門。然而如今是時候了,我將進入更隱祕的內室;而門扉啊!請向這真摯的人們顯露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