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寫在大提琴奏鳴曲 (2010) 完成之後...

"對於思想深處早已盤踞著各種與對世界的誤解與對人生錯誤的期待的人來說,或許黑暗與死亡是此生唯一的曙光......" (2010/2/26)

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寫下此曲。若不是還有人期待著它的誕生,坦白說在身體不適的狀況下,真是難以寫完它。

在原本三聯作共八個樂章的架構當中(原為九樂章,但委托的鋼琴家只希望拿到一首五分鐘的小品,因此縮減了一個樂章),這首大提琴作品分別穿插在第二、第五及第七樂章(原先為三、五、七,但因應鋼琴作品的縮減,因此與二對調):
I. Prologue - Piano Trio, Movement I
II. Cello Sonata, Movement I
III. Piano Piece No.1
IV. Intermezzo - Piano Trio, Movement II
V. Cello Sonata, Movement II (Unaccompanied)
VI. Piano Piece No.2
VII. Cello Sonata, Movement III
VIII. Epilogue - Piano Trio, Movement III
我嘗試著在使各曲有獨立生命力的前提之下仍然能夠符合一個更大作品架構的要求,因此在樂曲的意境上預留了許多空間,各曲的規模在鋼琴獨奏作品的縮減之下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原先預期的要精簡許多。

寫作過程中,一如往常,經歷許多令人唏噓的無奈感;雖然不一定直接反映在樂曲的音形或曲式中,但無可諱言地,的確影響樂曲的氛圍。作品中雖然暗示許多帶有憧憬的情緒,但終究成為一段段「凡塵的悲歌」("Earthly Elegy")。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